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新年快乐 (第2/2页)
眼角堆叠出浅淡的细纹,乌发间偶尔冒出根根银丝。 “再晚人家就收摊啦。”陈冬脱下外套,钻进厨房洗了把手,熟练地cao起擀面杖,将面团擀成一张张薄而匀称的面片。 “套个外套能费多少时间?收摊就等立春再贴,春联春联,谁让你非要除夕贴的!”嫂子放下菜刀,恨恨地在她肩头捶了一下,手心贴在她的手背上:“你看看手冻成什么样子,那冻疮养了好几年,别叫今年又冻上了!这里不用你帮忙,你出去烤火去!” 陈冬的手与她姣好的面容全然不相称。是双极为粗糙、极为丑陋的,历经磨难的手掌。 手掌宽阔,指节粗大,掌心的茧层磨得发亮,干燥地泛起白皮。左手的小指可怜地弯曲着,不能蜷缩,也无法伸直,只孤伶伶地杵在半空。 生活的苦难碾压在她身上,留下星点的,无法被磨灭的刻印。 “讨个吉利嘛。”陈冬嬉笑着,把沾着面粉的手掌晃了晃:“反正都弄上了,洗手更冷。” 嫂子只好回过身,又拎起菜刀,咚咚地剁在菜板上,带着沉闷的怨气:“年轻时不注意,将来老了有你的罪受!你也别不把我的话当回事,谁不是你这个年纪过来的!” 陈冬嘴上打着哈哈,连忙转移话题:“大哥今年啥时候回来?” “年里回不来了。”嫂子头也没抬,半张脸紧绷着,唇角紧抿:“工程款没结,你大哥天天追债,急得跟个陀螺一样打转。” 刀刃砍剁的声响愈发急促,一刀刀,沉重地将rou馅儿砍成滩软烂的rou泥。 陈冬晓得自己说了错话,又不知该怎么安慰,只能低着头拼命地一张张擀起面皮来。 晚上吃罢饭,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春晚。 小年困得脑袋乱低,非要坚持着守夜,被嫂子强行提溜进屋里睡觉。 陈冬窝在沙发上,耳朵听着电视的声音,织着条藏蓝色的羊绒围巾。 年前她忙得腾不开手,只打了半截儿,现下有时间便抓紧织出来,还能叫许童再用上几天。 煤炉上烧着壶热水,带着温暖的热度驱散了寒气。窗户开着条缝,崭新的大红色窗花挂在玻璃上,零星的嬉笑与炮仗声顺着缝隙渗进屋中。 电话铃就在这时响了起来。 陈冬怕吵醒屋中熟睡的二人,连忙起身拉过话筒,歪着脑袋夹在脸庞: “你好,哪位?” “陈冬,新年快乐。” 电话里传来熟悉的、独属于少年人的沙哑嗓音,厚重而青涩。 陈冬怔怔地抬起手臂握住话筒,脊背直起半分:“吃饺子了吗?” “吃了,医院的饺子不太好吃。”他这么点评道。 陈冬沉默片刻,攥着话筒的手指泛出白痕,才开口问道:“爷爷还好吗?” 她听见许童轻轻笑着,声音也清亮几分:“挺好的,最近精神不错,医生说照这个情况,治愈的希望很大。” 陈冬也不自觉笑了起来:“快点回来。” 他絮絮叨叨地同陈冬说着医院的见闻,话音中不时夹杂着呼啸风声。 她几乎能想象到他缩着膀子立在电话亭前,话筒夹在脖梗处,搓手跺脚的景象。 那一双平日里锐利而凶狠的眼眸,此时必定弯垂着,瞳仁映衬着暖黄的路灯,温暖又热烈。 电视机里突然传来倒数的声音。 她听见许童喊出她的名字,尾音因寒冷而微微颤抖: “我好想你。” 他俩还从来没分开过这么久。 “我也是。”她弯着唇角应了句,注意力被电视荧幕分走一些。 主持人们手持话筒,为告别过去的一年高声呐喊,也为迎接崭新的一年而呼唤。 许童却又喊了她的名字: “陈冬,我一直……” 新年的钟声陡然响起。 铺天盖地的鞭炮声从窗户缝、从门外挤进屋里,传进耳中,将他的话语淹没在热闹嘈杂的浪潮中。 陈冬捂住另一只耳朵,拼命贴着话筒大喊: “你说什么?” 她只听到话筒里,漫天的爆竹声中也传来同样的吼声: “我说——新年快乐——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